孙勇:跨国汽车公司中国战略将被迫调整,合资企业有望...

[复制链接]
leda 发表于 2023-9-22 14: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da 于 2023-9-22 14:13 编辑

孙勇:跨国汽车公司中国战略将被迫调整,合资企业有望加入汽车出口行列!



十天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引起了轩然大波,各方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这其中包括一些跨国汽车公司。

从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未来跨国汽车公司的中国战略会不会作出调整?将如何调整?

今天,基本想明白了,与大家做个交流。我的答案是:跨国汽车公司中国战略将会被迫做出调整,合资公司将会很快加入到中国汽车出口行列。

为什么?

因为中国已经成为,而且未来将会继续成为全球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洼地”,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无人能及。


为什么中国能做到这一点?

这背后又有六个原因:

第一,中国国内拥有庞大而统一的市场。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制造所有产品的先天优势,规模大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明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可能超过1000万辆,而且八成以上卖到国内市场,这谁比得了。

第二,先进完整且价格低廉的配套产业链。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不仅技术全球领先,而且创新能力极强,同时产业链完整,价格还便宜,别人也比不了。

第三,参与者众多竞争白热化。无论在整车领域,还是零部件配套领域,每一个参与细分市场的竞争者都非常多,基本上是供严供大于求,从而导致市场非常卷,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第四,政府从各方面大力支持。与其它许多国家政府一样,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给予了购买的消费者补贴等优惠政策,在使用阶段给予了牌照及路权的便利政策,这些都有力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当然,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在直接补贴这一块我们已退出。

第五,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头部个别企业外,基本上都在亏损,而且相当多是巨亏,那么钱从哪里来?资本市场的输血功不可没。由于率先抢占新赛道,加之巿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全球资本都纷纷投资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产业链企业,使得各类造车新势力有钱可“烧”。

第六,中国汽车人吃苦耐劳。这是除了以上五大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中国汽车人,无论是高管、中层,还是产业工人,不仅素质越来越高,而且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人工成本还不高。这一点连特斯拉马斯克都特别服气。

六大要素交互作用,使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未来,这种优势还会继续保持,特别是在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方面,还将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这种新的趋势,使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急剧下降,目前,一些品牌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或者改成纯进口的方式进入,还有一些在中国的老牌合资企业已经开始亏损,只剩下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日子还过着较富裕的日子。但现在趋势已经形成了,下一步,无论他们怎么折腾,也只能走下坡路了,这不以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些合资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我以为,只能是重新调整中国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变成“在中国、为世界”。尽快将真正的研发放在中国,同时利用中国低成本制造的优势,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汽车,在供应中国市场的同时,供应全球其它巿场。

这一点,特斯拉想得最明白,一开始就是这样设计的,而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这是马斯克目前在中国继续抓紧扩建工厂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种调整对跨国汽车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涉及到其内部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合资伙伴利益的分配等等,但是早调整早受益、晚调整少受益、不调整不受益或者结局更惨。

这种调整,也将重塑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中国制造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未来中国本土制造和自主品牌海外制造的产量加起来,有可能超过全球的1/2,甚至更多。

在这一调整中,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包括工厂建设、零部件企业及贸易服务链企业均会有新的机会,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未雨绸缪、抓住良机!
来源:孙勇 老孙论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RuZhuo ( 鄂ICP备16015978号-8 )

GMT+8, 2024-5-5 23:43 , Processed in 0.02746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RuZhu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